湖南法治报讯 通讯员 王平
今年来,中方县人大以“倾听民声为民生,汇集民意解民忧”为着力点,聚焦深化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特色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及人大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方样本”,真实、生动、具体地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持续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民生”跟着“民声”走让群众“好声音”唱响民生票决“大合唱”
中方县在实施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由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接单”,人大“验单”、大会“评单”,真正把人民的呼声和意愿,通过代表票决成为法定事项,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举措。
为使民生实事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每年人代会召开之前,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及线上线下发布公告、组织代表集中视察、进联络站、参加庭院恳谈会及引导群众扫联络站码、代表码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分级梳理形成项目建议台账。比如,去年在视察全县教育工作中,听取了县城周边村民关于小孩就学不便、希望新建学校的意见建议后,决定将中方县锦粼紫荆学校建设纳入2024年县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并顺利通过票决,今年8月份,项目交付使用,新增学位2960个,有效回应了群众呼声。
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县乡人大会同同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按照“群众呼声高、覆盖范围广、政府可执行、当年能完成”的原则,进行审查初选后提交党委审定。在票决过程中,严格按照票决办法进行,不定调子、不画框子、不搞标准答案,实行真票决,贯彻最真实的民主,对获得会代表半数以上赞成的项目列入年度实施计划,使项目更贴“民心”,更合“民意”。
票决后县乡人大向同级政府发出办理通知,督促政府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县人民政府在县人代会闭幕30日内,即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资金来源和完成时限,面对面向相关部门交办,将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全县重点项目督察,并书面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同时,设立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经费并逐年递增,由2022年度每乡每年1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40万元。
县人大常委会将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办理工作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由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对口专委会和人大代表参与,每季度对项目实施进度、施工管理、项目质量、资金使用等开展跟踪监督。各乡镇成立了由7-9名人大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推进民生实事项目高效高质完成。
制定出台满意度测评办法,明确县乡人大将本年度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满意度测评列入下一年度人代会议程。在人代会上,由政府领导作专项报告,组织代表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当场宣布并向社会公告。自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实施以来,中方县乡两级人大共票决并落实民生实事112件,财政投入15.67亿元,撬动社会投入27.68亿元,切切实实让群众得到了实惠,获得了群众认可。
“站点”依托“产业”建让履职“好阵地”释放法治护企“大能量”
中方县人大在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县乡村全覆盖的基础上,率先建立了怀化市机械装备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南方葡萄沟农文旅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2个特色突出的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把“站”建在“链”上,在法治护企中发挥了大作用、释放出了大能量。
建立产业链联络站问题信息收集、交办督办、答复反馈机制,为机械装备及农文旅产业链相关企业反映问题提供了便捷平台。比如,怀化忠盛钢构有限公司负责人通过机械装备产业链联络站反映产业园区入口有近800米路面坑洼不平,多年得不到维修,影响运输车辆进出,联络站迅速组织驻站代表前往实地核实,并以代表联名提建议的形式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交办,督促政府仅用1个月的时间解决了问题。截止8月底,通过2个产业链联络站共收集各类建议和诉求33条,目前已办理答复到位28条,满意率达100%。
把产业链联络站作为“人大代表—产业链主体—政府部门”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组织驻站代表围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有针对性地邀请县直相关部门进站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现场听取并答复有关意见,实现“站链”通力合作。同时,大小企业被置于同一个“站”内,一起学习交流,共同谋求发展,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更加深入。
依托联络站充分做好了资源对接和各项服务,组织驻站人大代表、产业链企业外出开展招商考察活动,与深圳市大易电气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近15亿元投资合作意向。按照“金融服务季、法律服务季、人才服务季、经营服务季”的主题内容,定期组织开展银企座谈会及法律、税务等政策宣讲,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通过产业链联络站,组织驻站代表先后围绕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一规定”、安全生产“三法一条例两办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开展执法检查,发现并解决具体问题21项。此外,为促进《中方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企业家接待日”的决定》的贯彻落实,组织“一府一委两院”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进产业链联络站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9次,解决有关营商环境问题11件,切实以人大依法监督为企业排忧解难。
“职权”围绕“人民”用让监督“好模式”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积极探索建立“人大+”专项工作联动机制,率先开启多元共治新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切实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出台《关于建立“人大+监察、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环保”专项工作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切实构建了人大与部门工作融合贯通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比如“人大+法院:多元解纷相关机制”,将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排到矛盾纠纷化解网格中,组织引导人大代表利用其自身影响力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发挥了人大代表根植基层的优势,促进了多方参与的诉源治理格局的形成。
建立人大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通报信息、总结回顾、分析问题、研究讨论相关重点事项。县人大常委会还依托代表联络站,庭院恳谈会等平台载体,由人大代表领衔,组织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调解员等,经常性下沉到村组,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意见建议,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化解基层矛盾等,将代表参与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最前沿。今年来,组织代表进站接待来访群众1650余人次,召开人大代表庭院恳谈会68次,收集意见建议252条,交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35件,调解矛盾纠纷23起。
随着专项工作联动机制的出台实施,县人大常委会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有效融合人大与部门的监督职能,实现了工作方案共同研究,困难问题共同解决,形成推动专项工作的强大合力。比如,部分群众向人大反映县内某企业在采石过程中无序开采,长期大量占用林地、耕地进行开挖等,造成林地原有植被被破坏耕地质量遭损毁。县人大第一时间组织代表调研了解相关情况,并联合相关部门多次到现场督促检查、推动整改。经过几轮治理,原来到处都是深坑陡崖,残破不堪的山体现已郁郁葱葱,问题得到了整改销号。
责编:周玉意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